第四百一十七章 议和-《立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办法增加国库收入的?”理宗发愁起来,询问在场的人。

    他不问议和的条件怎么才能降低,而是直接问怎么找钱,其中的意思,大家一想便知。

    皇帝这是不顾一切的要议和。

    “可以增加赋税,把商税和田赋和提高,每种税加一点,既不伤民力,又能增加库银。”谢方叔出主意。

    “加税?”理宗眉头皱得愈加的紧:“这个……”

    他看向杜范和游侣,道:“两位爱卿怎么看?”

    两个白胡子老头都把谢方叔定定的看,目光里意味复杂,谢方叔熟视无睹,把视线左右移开,不跟两人对视。

    杜范暗叹一口气,心道皇帝这是不愿意承担责任,既想加税又不想落个横征暴敛的名声,要把宰相推出来顶在前头。

    但君忧臣辱,宰相不出来顶着,谁来顶呢?

    他狠狠的剐了谢方叔一眼,老态龙钟的起身,对理宗道:“也只有这个办法了,微臣下去就理个章程出来,何处加税,何处平过,再请陛下定夺。”

    “不可!”直肠子的赵葵又急了,他阻止道:“加税表面上只加一点,实际运作起来,下面的官吏层层盘剥,变着花样要损耗,小心激起民乱!”

    “呵呵,赵大人,你的枢密使司一年是花银子的大头,不加税也行,把你们的军饷扣一半吧,也能顶差。”谢方叔笑道。

    “军饷是军队的命根子,扣一半你让大头兵们喝西北风去?”赵葵怒道。

    “哼,反正这么些年了,年年用兵,年年失败,也没落着个好,减一半的军饷,也不会有什么差别。”

    “你胡说八道!汉中大捷不是军队赢的,难道是书生们用嘴皮子赢下来的?”

    “哈哈,贾似道不在襄阳议和,蒙古人会善罢甘休?”

    两人又吵吵起来,针锋相对的开始顶牛,理宗不厌其烦的把手一拍,御案“碰”的一声跳了一跳。

    “不必再争执,朕意已决,就依加税的法子,诸位去落实吧!”

    他站起身来,疲惫的扫扫袖子:“谢方叔就任议和大使,即可赶赴襄阳,与议和副使贾似道一起,跟蒙古国汉地总理忽必烈斟酌议定条约,如无差池,可便宜行事!”

    理宗说完,举步就走,几个重臣赶紧起身,躬身送行。

    待理宗走远,几人才起身,谢方叔欢天喜地的去了,他得了差事,只要顺利议和成功,前途必然大好。

    而另外几人,则是忧色满面,相互窃窃私语,摇着头,走出了这座藏香密布的大殿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