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能丢-《立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些贵由为什么不说?

    呸!

    忽必烈回过头去,看了一眼万安宫,吐了一口口水。

    这样的大汗,如此没有心胸,拔都不认可他,是必然的,如果拖雷系有兵,指定也不会服他。

    忽必烈跨上宫门外自己的马,领着候在门外的护卫,打马而去。

    马儿在和林拥挤而狭窄的街道上慢慢的行走,街上都是人,路边都是车辆马匹,堆放的货物在两侧店铺的门口码成了山,四面八方的东西都有,饭馆酒肆也多,甚至有几个南方宋人女子倚在一间烟花楼的门槛上冲人媚笑。

    耳边喧哗嘈杂,忽必烈却充耳不闻,任由部下牵着马,缓缓而行。

    他心中有事。

    想起了昨晚见耶律楚材的那一幕。

    耶律楚材已经不行了,这件事不需医官下结论,是个人都看得出来。

    这位大蒙古国的中书令躺在床上,气若游丝枯瘦苍白,有出气没进气,能说话已经是奇迹了。

    毕竟这位大蒙古国历经三位大汗的功勋大臣,已经五十四岁了,在这个时代,算是高寿。

    如果他心情愉悦,也许还能活几年。

    不过他很不幸,遇上了跟孟珙一样的问题---他的皇帝,不赏识他了。

    一代权臣,没了皇帝的认可,下场一般都是悲惨的,以前得罪过的人都会借机落井下石,趁你病要你命,都是一样的流程,孟珙因此忧郁成疾,耶律楚材也是这样的。

    他的忧郁比孟珙还要深,因为他担心自己辛苦经营的汉地,一朝被弃。

    那么大的土地,那么多的人口,说丢就丢,说不要就不要,谁也会心头滴血的。

    耶律楚材无数次的向贵由进言,言说汉地的宝贵,这位把牧场看得比田地重要得多的贵由大汗,却掏着耳朵很不耐烦的说:“干脆把汉民都赶走,或者杀掉,把他们的城池推掉,田地也推掉,弄成牧场,就不用费兵去把守管理了,多好。”

    这句话把耶律楚材气得血都吐了好几碗。

    所以他忧郁得要死,偌大的蒙古,猛将如云,却没有一个贵族有这样的远见,愿意支持他继续经营漠南汉地的打算,一个也没有。

    直到昨晚上忽必烈登门。

    耶律楚材几乎是回光返照一样,用尽所有的力气,跟忽必烈谈了一个时辰。

    听事后耶律府上的家人说,那晚耶律楚材睡得很安详,他把所有的后事都交代了。

    他的话,忽必烈言犹在耳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