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八章 立军-《立宋》
第(2/3)页
坚强的人,就能承受堪称变态一样的训练,才有组建强军的基础。
大理连年穷苦,给他们一点田地就能满足,让他们吃饱饭,他们就能替你拼命。
这是南方靠军饷来笼络起来的军队,根本想象不到的。
大理三军的驻防地点,也跟其他七军有所不同,他们驻扎在荣州。
荣州已经成了大理在大宋境内的窝子,长孙弘在这边建立了全套的官署,榷场也在这边,占了荣州城外好大的一块地。
骁骑、虎贲、神弩三军的营盘,就在榷场边上。
很多时候,荣州知州有一种自己是客人,长孙弘才是这里主政者的错觉,他出门视察,虽然四周都是一片笑脸,但骨子里没人把他当回事,人人都知道,这里做主的,是团练使长孙弘。
作为文官,知州很羞耻,被武将欺负到这个份上,也没谁了。
不过作为地方官,知州很欣慰,因为每年落入腰包的银子,比哪里的知州都多。
所以荣州知州没有不满,把脸面藏到裤裆里,躲在官衙内,优哉游哉,做个太平无事官。
榷场里人头攒动,吆喝声此起彼伏,生意做得热火朝天。
刘整、艾忠孝和高达三人,从未见过穷乡僻壤的山里,还有这样繁荣的市场,里面买卖的货物,堆成了山。
大理卖出来的,比如茶叶、铁矿石等物品,他们倒是见多了,不过有一样东西,却是大宋别处都罕见的。
“这是棉花,可以纺线、做成棉布。”当他们发问时,榷场镇守使长孙弘答道:“棉花在闽南一带传过来的,这玩意不大好种植,栽种时择地择光,又不能吃又不能喝,所以大宋没有铺开,是海外通过海船带过来的舶来品。”
刘整等人似懂非懂,但当他们摸着柔软温和的棉布时,脸上的惊讶更甚了。
棉布比麻布柔和,比丝绸温暖,价格还不贵,把棉布做成衣服,里面填充上棉絮后,穿在身上简直像裹了一层火炉,暖和至极,还非常轻便,价钱也亲民,寻常百姓都穿得起。
从大宋别处来的客商,疯狂的购买棉花、棉布以及由此衍生的一切东西,他们还想买纺线机和织布机,被榷场里的大理商人一口拒绝了。
“这是绝密的东西,我们都看不到,民间根本不容许存在,你们上哪儿买去?”大理商人骄傲的道:“我们大理官府在叙州,圈了一块地,筑了围墙碉楼,号称纺织所,选了几千手巧妇人进去,专门生产棉布棉衣,我们都是从那里进的货,这是官营的,如果有人胆敢私自钻营这个,被拉住了,要杀头的!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