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六十五章 上京-《立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王夔站在官船二楼的窗边,一边听着船头的官兵扬着旗幡、高声呼叫前面的民船让开路,一边看着两侧的如画山水,不住的唏嘘。

    “二哥,来、来、来,你看看,从这里过去,就是那里,从那里上岸,骑马跑上几里地,就是峡州,古时称为夷陵,三国的时候陆逊火烧刘备大军,就在这里发生的。”

    他手指乱点,口吐唾沫,大有导游的潜质。

    长孙弘站在他身边,连连点头,很配合的发出“哦哦”的惊叹声。

    说实话,这也是长孙弘第一次出四川往东走,远赴他地,一切确实很新鲜。

    一路上,所见所闻,都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。堪比后世高铁的长江水路,完全颠覆了他对宋朝造船业的认识。

    原本以为,公元一千多年的南宋,无非可以造点舢板之类的东西,一上来才知道,并非如此。

    就拿脚下这艘官船来说吧,大概两百吨的排水量,船长十丈,宽两丈,平底方头,甲板上两层建筑,全木质结构,船板用铆钉颗颗钉死,牢靠坚固,高耸的人字桅杆高达五丈有余,深深穿入三层甲板插入底仓,船帆大而阔,全帆张开时,好比一面蒲扇般稳稳的吃风。后面那面巨大的舵,足有一人多高。

    这样的船,航行在长江上,威风凛凛,普通的民船纷纷避让,那些短而圆好像一艘艘乌龟般的货船更是不敢靠近,朝廷官府的威风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但是,从船工们的口中,长孙弘得知,这种船如果在沿海一带,那就是个划子,根本算不得大。

    出海的宝船,大得惊人,一艘起码有千吨以上的排量,船帮子就有四五层楼高,可以装载千人,扬帆于四海历经风暴而无恙,往往一出海就是一年半载,等到返航时,所得的收益就可以当个大财主。

    长孙弘脑子里在想着海边的港口,对陆逊的事情不怎么感兴趣,一边“哦哦”,一边摸着窗框寻思着什么事情。

    王夔却说得兴起,起初没有察觉自己兄弟的神态,犹自把手指头点点划划,口灿莲花,等他把一部三国讲完,回过头来,发现长孙弘居然在昂着头手搭凉棚朝另一个方向看。

    大胡子制置使一下就有些愠怒了,好比一个说书先生说了半天却发现听众们在下面打麻将一样,一点没有面子。

    “二哥,你看什么呢?”他不便发火,憋着气问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