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五章 战与和-《立宋》
第(2/3)页
以乔行简为首的一帮人认为,蒙古势大,兵威凶猛,与金国比起来还要凶残几分,如果吞了金国,对大宋来说有害无益,唇寒齿亡兔死狐悲,抵御金国都困难的宋朝军马要去抵抗更加厉害的蒙古人,下场可想而知。
但当时还活着的史弥远不这么看,弥留之际的权相想着的,是在临死前,为自己的名字添上最为浓烈的一笔功勋,没有什么比雪国耻、报国恨更为合适的了。
至于后面的烂摊子,反正自己要死了,就丢给后人去伤脑筋吧。
郑清之是史弥远一手指定的亲信,联蒙灭金的盟约他也是力挺的,后来抢占汴梁,跟蒙古人翻脸他也是始作俑者,自然要维护着自己的脸面,所以当蒙古使者上门的时候,他一手掩盖,没有让理宗知晓。
乔行简这时候揭出来,等于当面捅他刀子。
但理宗问起,他不得不回答。
于是略作思量,郑清之硬着头皮开口道:“陛下,蒙古人的确来过几次,不过全无议和的诚意,开出的条件实在苛刻,他们要在原本对金国岁币的基础上翻番,还要我朝纳皇子为质,以国书道歉,臣以为,实在有辱我国威,故而臣严厉驳回,想待战局稳定、北虏重提条件之后,再做计较。”
乔行简撇他一眼,不阴不阳的道:“郑大人,此事事关重大,应该请陛下定夺才是。”
郑清之心头冒火,恨得牙齿痒痒,却不敢发作,只是向理宗躬身道:“正因此事重大,臣才思虑,待得计议成熟,方可向陛下禀报,不然贸然上奏,倒是显得臣等无能了。”
理宗摆摆手,和起稀泥:“好了,两位爱卿所说,都有道理,既然蒙古人有议和的打算,我们也要作出应对的姿态,这件事,郑爱卿与乔爱卿多费心思,钱可以拿,不过不能超过对金国的岁贡。至于为毁盟的事道歉,也是可以的,毕竟是我们动手在前,输了道理。”
理宗这几句话,其实已经有了责怪郑清之的意思,在座的人都是心灵通透的老狐狸,哪里听不出来?于是郑清之顿时冷汗湿了半背,而乔行简则面露得色。
“此事就这么议定了,诸卿家无事的话,就散了吧。”理宗议了半天,身子早就乏了,就想赶众人走。
参知政事崔与之赶紧起身,向理宗道:“另有一事,请陛下圣裁。”
“讲吧。”理宗有气无力的道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