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四章 廷议时的矛盾-《立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们还有一个特点,基本上都是史弥远的党羽。

    “诸位爱卿,眼下的局面,如何破之?”理宗愁眉不展,坐在御榻上扶着额头问众人,一副焦头烂额的模样:“蒙古人果然狼子野心,与朕联盟墨迹未干,居然就倒戈相向,与当年金人海上之盟有过之而无不及也!如今京湖吃紧,北虏围攻江陵甚急,但若有失,不堪设想,众卿家有何良策,快快道来!”

    下面几人相互看看,都瞅向枢密使郑清之,他掌兵权。

    郑清之无奈何,只得站起来,朝理宗道:“官家不必烦恼,臣早已下令,着京湖制置使史嵩之严阵以待,史嵩之在襄阳一带经营十载,与金人相斗无数次,不落下风,处处妥当,兵精马壮,并非不可敌也!为保万无一失,臣还令武功郎黄州知州孟珙、淮东制置使赵葵领兵相助,孟、赵两人皆猛将,能谋善断,如此安排,蒙古人必败无疑。”

    理宗连连点头,道:“爱卿早有安排,朕甚欣慰。”

    郑清之又道:“不过为保得万全,臣还令各地州府团练使练兵备战,并催收赋税,将秋租提前收取,以作养兵之用,否则大军调动,激战正酣,军饷军粮如果欠缺,将士寒心,伤了士气就不好了。”

    理宗又点头:“爱卿思虑周到,就这么办吧,如果钱不够,就加一些总制钱。”

    郑清之垂首应承:“陛下英明。”

    座上的其他人纷纷侧目,暗地里窃笑:郑清之这回有能捞一笔了。

    理宗却不管这些,打仗总是要花钱的,反正不是花自己的内库里的钱,征税嘛,老百姓那么多钱,国家有难不拿点出来,怎么说得过去?

    “兵戈战乱,受苦的总是百姓,众位爱卿要督促各地州府,体恤民情,不可横征暴敛,伤了民心,国以民为本,百姓苦,朕心里也难受啊。”理宗忧虑的说着话,端起了一碗燕窝。

    “陛下仁慈,臣等钦佩!”众人齐声唱颂,躬身拱手。

    “罢了,朕明日去祖庙祭祀,请列祖列宗保佑,尽早驱逐北虏,还我大宋一个朗朗乾坤,诸卿都随朕去。”理宗抿一口燕窝,惬意的道。

    众人又齐声答应,参知政事乔行简却抓紧时间,趁机站出来开口道:“官家,臣有一计,可不动刀兵,让蒙古人自行退去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