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一章 潜藏的危机-《立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叹道:“我老了,管不了这许多,一杯黄土葬旧人,哪管身前死后事。按理,我一个半边身子入土的人,不该想这么多。”

    他的手在矮几上摩挲,五指张开又捏紧,似乎内心里的激动如翻江倒海的大浪,起伏不平。

    长孙弘第一次关注周夫子的手,那手枯黄而无血色,如一根老朽的树枝,树皮一样的皮肤上裂纹斑斑,这是因为常年劳作留下的痕迹,周夫子没有得到官府的职禄,被贬后没有收入,受尽了苦楚。

    “但是我不甘心呐!”周朗低吼着,五指成拳:“食君之禄忠君之事,哪怕我吃了一颗官家给我的米,我也要尽一份臣子的责任!老朽无能,只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年轻人身上。长孙弘!你一定要记着,收复故土、雪耻报仇,一时一刻都不能忘却!不管你今后能走到哪一步,能不能做官,都要把这份理念,坚持在心里,有朝一日凤翔天、我要天下尽我鸣!”

    周朗站了起来,瘦削的身躯如青山横江,布袍纶巾似劲风鼓动,飘荡天地,整个人明明平常的站着,却犹如澎湃之气铺天盖地,震得长孙弘几乎张不开口来。

    原以为,有骨气的宋人,就那么几个,没有料到在这蜀中小州里,也隐居着一位顶天立地般的老人。

    说教、唠叨,这一刻都化为了飞沫,长孙弘完全改变了对周夫子的看法,那一个刻板的教书匠,已化为了一位值得任何人敬佩的斗士。

    “长孙弘记下来,永不相忘。”长孙弘这时刻,似乎也找不到旁的话来。

    周朗做了几个深呼吸,才控制住激昂的情绪,他仍然站着,背负双手,目视窗外,横眉怒目不可一世,宛如当年在金銮殿上手写血书的样子。

    这一刻的凝固,让很多年后,长孙弘都记得今日的周夫子。

    …….

    同样的天空下,川峡四路制置使驻地沔州,一样的风和日丽。

    这里背靠川峡四路,前临秦岭天险,出陈仓斜谷即可进入关中平原,窥视金国长安,宋朝在这里一直往前,有五州三关,扼守巴蜀屏障,将外敌挡在秦岭一线,蜀地多山,不利骑兵,有这一道屏障在,可保蜀中无忧。

    沔州地处汉中平原,周边无山,不是利于固守之地,又处于五州三关的屏障之后,故而没有修筑城墙,城池就那么散在广阔的平地上,黑压压的一片。

    川峡四路安抚制置使的官邸,就在城池西南角上,占据了偌大的一块地,筑有房屋角楼,还有一个巨大的演武场,用于阅兵演习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