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五章 论道-《立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书本的道理,都是先人的智慧,总是有用的。但怎么用,很棘手,死板的用,那是书呆子,不知变通,不知灵活,只会好人办坏事,或者办不好事。”

    “读书有用,但不是万试万灵,也许我说得不够透彻,但就是这么个意思,要把书本上的东西,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去,怎么说的?哦,对了,学习和实践相结合,这才是根本。”

    “夫子你曾经说过,国无兵不强,国无税则无法养兵。学生很赞同,觉得这说到点子上了,眼下国家危难,西有夏国骚扰,北有金国耸立,草原上也有蒙古人肆虐,虽边境近几十年没有大的战事,却是靠失去淮河以北大片土地换来的。”

    “靖康耻,延绵百年,大宋上至官家宰铺,下至贩夫走卒,无不如鲠在喉,如锥刺腹,意图北收国土,一雪国耻而后快。”

    “但不曾想,二十年前的开禧北伐,却一败涂地,数十万大军如磨豆腐般的溃败,一泻千里,如不是用韩诧胄的人头换来一纸和约,大宋现在还存不存在都是个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学生以为,如今国富不富?当然富,军强不强?当然强!但为何近百年来无法北上半步?盖因无良才耳!”

    “读书人不知兵,武将不通文,究其原因,不过是文人读书论道却不知实际,泛泛而谈却头脑空空,瞎指挥乱摆布,武将知兵却只呈匹夫之勇,这是通病,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,当然不能一朝一夕的改变!”

    “所以学生想,要想成为与国与君有用的人才,必须上读圣贤书,通治国之道;下解商贾途,明白实际运作的细节,如此方能成为真正的能臣,甚至如有机缘,学生还想去军营里,学习运筹帷幄之法。”

    “这,就是学生之所以去纸坊的本意。国无良才,愿以长孙弘起之!”

    他最后一句话,如沉淀了许久的雷,终于从黑云中释放出来,掷地有声般的说出口。

    周夫子在他说到一半的时候,就已经换了表情,由怒转惊,继而皱眉,最后换成了沉思。

    默然片刻,他眯起眼,吐出几个字:“强词夺理!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