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九章 打听消息的路人-《立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村口道旁的岗哨依然还在,只不过个个东倒西歪睡眼惺忪的,有气无力的在等待换班。长孙弘和狗子熟络的从一边绕过去,悄悄的各自回家,拿起水桶开始每日必有的晨练。

    当张氏起来在灶房中忙碌的时候,长孙弘已经满头大汗的挑着水回来了,虽然诧异儿子今天怎么起来得如此的早,但她也没有疑心,相反的有些心痛,责怪儿子睡得太少,不利于身体发育。

    长孙弘笑而不语,享受着母爱的温馨,不过在吃饭的时候,偷偷的将碗中的糙米稀饭节省了些下来,倒进了瓦罐中。

    收拾了碗筷,长孙弘执意跟着张氏下地去,父亲和二叔不在,繁重的农活压在张氏的肩上,身为人子,岂能看得下去?张氏拗不过他,只得怀着慰然的心,带着长孙弘走了。

    长孙家的地,倒是上好的水田,距离村子也不远,看得出李显当初为了笼络长孙豪,颇为舍得。

    地里的谷子已经收割,需要做的是要把它们变成糙米,张氏把收割后的稻谷寄存在就近处的人家里,要将它们背出来,在晒谷场上晒干,然后舂米扬壳。

    几句话说完的事,做起来几天也做不完,长孙弘以前哪里做过这些粗重的农活,一上午下来累得腰酸背痛,却还没有瘦瘦小小的张氏干得快干得多。

    碾米机的好处,让长孙弘心心念念起来,如果有它在,只需守在旁边看着就行了,哪里用得着像个棒槌似的抱着块石头鸡啄米般一个劲的舂?

    眼见笨拙的儿子辛苦样子,张氏心痛不已,经常抢走他手中的活计自己去做,待得中午过后,喝水休息时母亲就开始撵人了。

    “回去读书习字!这等事娘干了一辈子,累不倒的,你笨手笨脚的,在这里反倒碍事。”张氏皱着眉头佯怒:“读书人就该有读书人的样子,娘知道你孝顺,但是村人见了,该笑话我家不懂得珍惜读书人的,你爹的脸都没处搁去,夫子听说了也要生气,听话,回去、啊!”

    一说到读书,张氏的态度就无比的强硬,纵然长孙弘软磨硬泡也无济于事,再母亲的坚持下,长孙弘只得乖乖的离开打谷场,回家去。

    晒谷场距离村子,不过半刻钟的脚程,乡下人大脚走惯了,一点不觉得远。不过路虽近,却毕竟在村子外面,而且要绕过几个小山岗,沿途丘陵起伏,都是一片片的树林子。

    长孙弘哼着小曲,一边记挂着山上的少女现在伤情如何了,一边寻思是不是去把狗子叫上一道上山去看看,这般一路走着,恰逢正午时分,这时间,一般人都忙碌了一上午、坐在阴凉处歇息去了,路上几乎没了行人,曲折的村道上,只有长孙弘一人哼哼唧唧的在走路。

    前面一个转弯,后面一处折道,两个小山包之间,是一段并不十分长的路,路边都是树林,是村里人打柴的好去处,此刻枝繁叶茂,将整条村道遮蔽得安静阴凉。

    几个人坐在路边的石头上,看上去似乎在赶了远路正在休息,长孙弘低着脑袋在想事情,等看到人的时候,都已经靠得很近了。

    “喂,小哥,问你个事!”那几人当中有人向他喊道,语气颇为随意:“快过来。”

    长孙弘抬眼一瞧,看到一个穿着蓝色对襟布衣、戴方巾幞头的胖子正在朝自己微笑,话是他说的,胖子虽然没有李显那么肥,却也有一个大大的肚子,脸上的肉把整个脑袋都挤得圆圆的,背着一个褡裢,笑容可掬,一看就是某个商行里面的掌柜类人物。

    聚在他身边的人有三个,年轻的汉子,都是寻常伙计打扮,短衣麻裤,粗手大脚,身子都很结实,看上去很有力气的样子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