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二章 血-《立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孤疑的问,长孙弘是怎么知道的。长孙弘好似随意的说,是书上写的。弄得长孙进羡慕不已,原来书中真是有黄金屋,足不出门就能知天下事。

    两人说话说到很晚,等到睡意泛滥,方才各自睡去,临睡前长孙弘注意到,父亲去了李显家,到现在都没有回来,显然征夫的事,很是伤脑筋。

    第二天天亮后,长孙弘在挑着水桶和狗子一起跑步的时候,就听到有人一边敲锣一边叫唤着一些人的名字,大声的要他们一刻钟后村口集合,保正有话要说。

    长孙弘明白,这些都是要去江里疏通航道的人了,江边的人家都通水性,潜水去搬石头倒是无所谓,只是这时间太赶了,秋收打谷,正是用人手的时分,田里的地可如何是好,被叫到名字的人都是一脸愁容,狗子家的两个哥哥也被叫去了一个,弄得狗子唉声叹气,一个劲的抱怨这下得去田里帮忙,每天下午的练武只怕没空了。

    长孙弘只能安慰他两句,说练武重在效率,时间多少倒在其次,只要有决心,晚上睡觉前练上一点时间也足够了。

    话是这么说,狗子依旧满脸不甘,跑完之后挑着水闷闷不乐的走了。长孙弘担着装满了的水桶慢慢回去,家里就他一个人,张氏也下地去了,无人管他,因为要他读书的关系,也不准他去地里帮忙,只能坐在家里写字。

    研墨铺纸,长孙弘照着字帖的样本写了两个多时辰,只觉瘦金体的笔锋越来越像,每写一个字就有了一分的精进,心中欢喜,这几个月努力练习,终于有了收获,软笔书法不再似起初那般不堪入目,慢慢的有了笔画勾勒,有了个读书人最起码的素质。

    站起身伸伸懒腰,长孙弘望望窗外的日头,已经过了午时,难怪肚中开始饿了起来,他去灶房里舀了一碗早上张氏特意给他剩下的糙米稀饭,就着腌萝卜吃了,到这里这么久,长孙弘早已习惯粗茶淡饭都谈不上的艰苦生活,只求能吃饱,别的都不在乎了。

    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,说的就是少年人吃长饭,青春期需要大量营养来帮助成长,往往比一个成年人吃得还多,长孙弘也不例外,一碗稀饭当中午饭,怎么能够?

    不过不要紧,他是有钱的人,去墙角的洞里摸出私房钱,长孙弘揣着十来文就出门了。

    李家村大家都认识,不能在这边花钱。长孙弘信步朝张家村走去,到了村口,看到这边也有丁壮守着道口,盘查陌生人,长孙弘是邻村的,又是小孩,问了几句也就放行了。

    进了村,在张木匠作坊门口站了站,瞧见里面正热火朝天的赶制碾米机,不过都是一帮学徒在动手,张木匠本人没有拿斧头锯子,而是站在一边跟几个买主谈价钱。

    看来生意不错啊,今年风调雨顺,地里收成大好,连带的碾米机的需求必然很高,只要广告打出去了,人们知道了这东西的好处,订单自然滚滚而来。

    没有惊动张木匠,长孙弘拐了个弯,去到村里唯一的一家熟食店,张家村比李家村更为靠近石照县城,是个大的集镇,也是附近几个村落赶集的所在,故而有些店铺。长孙弘流着口水买了一只烧鸡,用荷叶包了,乐悠悠的离开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