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 富顺监-《立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相比于李大福这个闷声葫芦,李猛是个直肠子,竹筒倒豆子一般叽里呱啦的与长孙弘一通聊,左右路上无事,就说开了。

    “二郎,你年纪小,你爹又带你过来李家村没几年,不知道这里的状况,李家村风水好啊,听说百年前还出过高官,地也好,都是上好的水田,我们祖祖辈辈在这里安家,以前的日子很是安逸,听我爹说,在我爷爷小时候,我家里还有十几亩田地呢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到了我爷爷那一辈的时候,世道变了,神宗皇帝时王相公变法,县里乡里要借贷,不借的人也得借,借了一分要还五分,我们庄户人家,怎么还得起?只好又向村里有钱的人家借了。”

    “债滚债、利滚利,滚得再也还不起了,也没人借钱,那就用地抵吧,抵来抵去,我家的地就没了,我们就成了旁户,只能依附着地主过日子。”

    “春租要交,秋租要交,这些地主都不交的,要我们交,还有人头税,徭役不去服也要折算成银子交的,我家里五口人,一年下来,那几亩地的收成还不够交税的,去年就被县里捉去,挨了十杖,两个月都下不了地。今年再交不齐,怕是要被发配了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长孙保正好啊,他去年当了保正,眼看着村里穷苦人都活不下去了,就带着我们来贩盐,这是杀头的勾当,我们都知道。可是总比在家里等死强啊,我被发配了,家里就剩婆娘和老人幼子,还怎么过?不如出来拼一拼!”

    “去年那一趟,参与的人每人分了好几贯,够花一年的了,还能吃上几回肉,所以今年我一定要来,杀头也不怕!”

    听李猛絮絮叨叨的说着,李大福不时的插上一两句,作为补充,让长孙弘对这时代社会底层农民的生活,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。

    这是始料未及的,在前世的印象中,宋朝是一个开明、繁荣的王朝,虽然兵弱,却极为富裕,一年不但给得起送与西夏、辽、金的几十万两金银岁贡,还可以绰绰有余的养兵开政,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,这等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,百姓的生活应该相比其他朝代要好一些才是。

    可是从二李的口中,简直是要造反的意味,这般苛政,蜀中居然没有爆发大规模民变,也算是奇迹了。

    李猛的述说还在继续,大概很难找到一个倾述的对象,长孙弘挑起了他心头最脆弱的那一块肉,就再也关不上诉苦的话匣子。

    “什么?二郎,你不知道村里的地都是谁的?”李猛诧异的看向了长孙弘,一脸的不信:“你每天都在他家里出出入入,怎么会不知道?”

    长孙弘一怔,只得推说发烧烧坏了脑子,有些事记不清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